完善土地市场宏观调控政策,土地市场建设取得明显成效:国有土地有偿使用制度全面实行,市场配置国有土地使用权范围更加广泛;土地用途管制制度基本确立,政府对土地市场宏观调控的力度不断加强;土地市场运行制度和组织建设取得明显进展,市场服务体系逐步形成;土地产权进一步细化和明确,土地权利体系日益完善。
从全局和长远利益出发,以区域内全部土地为对象,合理调整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; 以利用为中心,对土地开发、利用、整治、保护等方面做统筹安排和长远规划; 目的在于加强土地利用的宏观控制和计划管理,合理利用土地资源,促进国民经济协调发展。
多用途性:土地资源具有多用途性,规划需要合理安排不同用途的土地,以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。 社会性:土地资源的社会性要求规划在满足经济效益的同时,也要考虑社会和环境效益。土地利用规划旨在优化土地资源配置,促进国民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。
大约为世界人均耕地的三分之一,加上我国难以利用的土地资源面积大,后备土地资源潜力不足,特别是耕地后备资源不足,目前我国土地资源已利用的达到100亿亩左右,占土地总面积的三分之二,还有三分之一的土地是难以利用的沙漠、戈壁、冰川以及永久积雪、石山、裸地等。
农地资源相对贫盆乏,优等地少 随着经济的发展,我国人均土地资源在逐步缩小,耕地也在不断减少,人多地少是目前基本现象。同时。我国耕地质量总体偏低。其中优等地面积为0.58亿亩(3824万公顷),仅占全国耕地总面积的9%。
调查土地利用现状并编制土地利用图,利用航空照片、红外摄影等技术手段,结合实地调查,可以直观地展现各类用地的分布和规模。这些图件在土地利用决策中起到关键作用。土地质量评价是研究的重要环节,它综合考虑自然和社会经济因素,对土地进行等级划分,以评估和改进土地利用效率。
北京8月30日晚发布的第二次集中土拍,43宗住宅地带来显著变化。相较于首批,此次供地规模扩大了约44%,供地宗数从30宗增至43宗,总供应面积从约345万平增至约496万平,供应节奏加快。在供地区域上,多点和副中心成为主力,远郊生态区供地增加,顺义、平谷加入供应行列,而密云和延庆的供应减少。
北京的第二次集中土拍呈现了显著变化。总计43宗住宅用地的供应,相比首批增加了约44%的规模,总供应量从345万平增长至496万平,供应节奏明显加快。这次的重点在于保障性租赁住房的加强,有3宗共有产权房和1宗独立公租房用地,以及13宗配建保障性租赁住房,租赁住房总面积约22万平。
月30日,北京发布第二批集中供应地块共43宗地块,总供应面积达到247万㎡,规模比首次供地增加44%,起始价13577亿。 与首批集中供地相比,北京二批集中供地中住宅用地增加13宗,建设用地与规划建面均增加44%。
1、年,18家国有地勘单位共获得中央财政、地方财政的地质勘探费,中央财政及地方财政的国土资源大调查、矿产资源补偿费共计9983万元,2006年增长到10319万元,增加336万元。
2、耕地占补平衡制度逐步完善,24个省(区、市)不同形式建立省级耕地占补平衡目标责任制;26个省(区、市)实行补充耕地与土地开发整理项目挂钩制度;27个省(区、市)建立耕地储备库;21个省(区、市)建立耕地占补平衡统计台帐;城市建设用地补充耕地基本实现“先补后占”;逐步开展按建设用地项目考核耕地占补平衡工作。
3、国土资源状况 (一)土地资源 根据土地利用变更调查,2005年全省土地利用现状为:农用地面积1 7917万公顷,占全省土地总面积的864%;建设用地面积1387万公顷,占总面积的32%;未利用地1950万公顷,占总面积的04%。
4、国土资源部矿产资源储量司设有多功能的内设机构,以确保矿产资源的有效管理和利用。以下是司内四个主要部门的职责和人员配置情况:首先,综合处是司内的核心行政管理部门,主要负责矿产资源的评价、供需分析和战略研究。
5、国土资源行政复议情况 2005年,全省共申请行政复议15件,比2004年减少443%;受理行政复议12件,比2004年减少40%。国土资源管理机构和人员培训情况 2005年,全省共有9个市(州),41个县(市),17个市辖区。全省各级国土资源行政管理机构年末从业人员共计1 786人。